风光摄影的一些tips

  风光摄影里面离不开超广角,滤镜,长爆这些,但比这还要重要的是体力。上周迁移完了相册,去了一趟背仔角,南山区过去光坐车就消耗了2个小时。穿过华侨公墓径直走到海边,放下包裹,组装好脚架,滤镜支架,结果发现没带快门线,临时用iPhone来控制。站站蹲蹲几个小时,海边那些风化的石头也不太好坐,累的够呛。

  1. 优先选择原厂的有线快门,不为啥,稳定。之前拍夜景准备了JJC的无线快门,时不时的触发失败
  2. 构图稍低一点,利用广角畸变带来冲击力
  3. 准备好镜头纸,随时擦拭意外沾上的小水珠,几率很高哦
  4. 上ND镜后使用实时取景会非常耗电,预览噪点非常严重,自动提升ISO导致,所以多备电池吧
  5. 接上一条,CMOS过热严重,画面暗部涂抹感,彩噪严重,所以多关机休息
  6. 关闭防抖,自动对焦
  7. 准备小板凳,重要!!

 接下来就是好好享受吧~~

深圳盐田背仔角

普宁寻梅记

  大概两周前,在开会的时候,Herman一条消息过来问周末普宁拍梅花,去不去。想想也有蛮久没活动了,且之前也错过了前两次活动怪可惜的,于是没多想就先答应了。Herman在科技也是做UI设计,风光大师,最近一组缅甸的人文纪实片还选入了《咔啪》杂志推荐,他在磨坊的发活动质量都还蛮高。常常在年初就把整年的旅行计划早早订好。

摘自Herman朋友圈
摘自Herman朋友圈

  就这样,在1月15号晚上一行十人出发包车去了普宁,八点左右出发,在出深圳的方向堵了一小会,上了高速后一路畅通。恰逢下大雨,不知为何夜里的高速公路特别的迷人,布满水珠的窗户,来回晃动的雨刮,被照亮的指示牌一个一个飘向身后,即便这旧面包噪音大再大,心情依然平静。赶在十二点正好入住酒店。

  第二天早早出发去第一站盛德梅海山庄,位于普宁市大坪镇善德村,距离市区51公里,由于当地居民往外迁,整个村子几本上原生态。起初以为只有这个山庄里面种植了梅花,没想到沿路上全是梅海,密密麻麻,处处皆美景,不愧为梅花之乡。当地政府是要把这一片打造成旅游景点,只不过是刚刚起步,比如这个山庄,大门口的收费处,停车场,餐饮住宿都齐全了,但还没开始收取门票,仅仅是20块的停车费。进去后一条小路绵延三公里都是梅,大开眼界。绝佳的拍照地点。无论是置身梅海中还是登高望远,都让人流连忘返。小雨中的梅花格外精美,挂着豆大的雨点,娇艳欲滴的样子,可惜没带长焦镜头,少了一份层次感。

  逛的差不多下山找到一处农家就餐时正好下大雨,此时真想打伞冲进梅海,将雨滴也收入画面中。作罢,还是爱惜下器材。短暂休息后,下午继续赶往泥沟村,该村普宁市重点侨乡,历史悠久,12年入选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其建筑群颇具特色,四四方方,家家户户都是小两层,中间还有个露天院子,但一楼的采光很不好。车子开到村口,便没路了,只能步行,越往里走年代越悠久,瞎逛一阵子后碰到有缘人给我我们带路,找到了现存最老的一批房屋,却只剩断壁残垣,杂草丛生,据说也有百年之久了。这些形态及其相似的建筑,在Google Earth都能清楚看到。

未标题-1

  泥沟村给我的印象是非常的干净,人也很友善,其中碰到一位老太正好锁门出来,看到我们拿着相机,主动邀请去她家里看看,刚打开门,里面漆黑黑的,老太熟练的找到开关打开了灯,这才看清了里面的布局,简单清贫,像极了我小时候住在爷爷奶奶家那种感觉。

_MG_3989

  天黑后结束了一天的拍摄,此时又开始下起了大雨,驱车到12公里外的洪阳镇休息。次日决定再去拍一次梅花,洪阳镇往西走就进入了揭西,转到一条小道继续寻找梅海,后来在当地人的指引下爬过一座还在开发的山头,又发现好大一片梅海,山间空无一人,尽情享受。。。

QQ20160127-0@2x

  上图是三天的GPS轨迹图,橙色是第一天晚上去的,黄色是第二天,青色第三天的。梅海就分布在黄色左边处,途经乡道两边全是。就这样度过两天的普宁寻梅之旅,一脚泥土回到深圳。

  更多相片,可以在这里看到:相册

香港印象

  若是不以购物去香港,香港还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城市。

  此行的目的是看看无数次浮现在记忆中的砵甸乍街(石板街)。这条百年老街出现在了无数的港片中,这也包括去年很火的港囧,虽然只出现那么一秒不到的瞬间,或许这便也是香港标志,无需任何渲染,必不可少。

  早在两个月前便有了计划,不料两边各种事情耽误,一直推迟到了上个月的26号,正逢圣诞节,也算是个好时间。于是让Chen准备一套素白衣装搭配大红色围巾,也好有些圣诞气氛。

  在深圳口岸买了环岛香港专线的大巴票,在通关后上车直接到中环邮局总局大厦。由于不喜欢坐地铁,故而选择大巴,路上走走停停,比预计的时间晚了不少,只好让朋友多等了一会儿,顺利在IFC汇合。购买苹果产品的队伍还是排了两条长队,目测该有百来人。沿着 IFC 商场的过街天桥穿过干若道再走过几条街,便看到了砵甸乍街路牌,但眼前看到只是一条路中间摆满小摊位,还以为是走错了。

IMG_3893

  半信半疑的一路往上走,整个中环几乎都是建立在山腰上,石板街也是一条坡路,穿过密集的小摊,才找到真正的石板街。确实不大常见,尤其存在于中环这样的闹市区中。石板路虽说是大块石板砌成,表面早已磨的光滑,真当心下雨路滑,好在路中央有扶手。而这个季节,扶手上也套上了毛绒织物,给冷冰冰的铁扶手增加不少温暖。石板街早已成为香港的一道旅游景点,来拍照的游客也不少,那就尽情的拍吧。

IMG_3907

  选了几处红墙做背景,和Chen的白色系搭配起来更突出人物。所谓宾得绿,佳能红,大概就是这么回事了。Chen童鞋在这边读研,又在这边实习,自然对这里熟悉,加之也曾合作过几次,来香港拍自然是不二人选。石板街并不长,一会儿便到头了,两旁的商店也关门了,不知为何,若是在内地,景点旁的铺子怕是都热闹的不行。

IMG_3926-编辑

  一直以来对香港的夜色垂怜已久,但却没有个好机会来拍,比如太平山顶,白天倒是来过几次,有碰到大雨的,大雾的,却没机会拍上夜景。这次临时想到在BIG BUS上拍一次,有感于多年前关注的一位摄影师在上海拍的类似主题,特别唯美。巴士穿梭在主干道上,看尽繁华,自然是最美了。临时想的也没做太多计划,甚至途经那些地方都不知道,查了下上车地点在天星码头6号附近,休息一阵子后便赶过去了。途径中环游乐场,除了摩天轮还多了大摆锤,看来是要建成第二个迪斯尼乐园了。

  到了码头才发现,又是长长的队伍,仅剩夜游一条线路,至于目的到哪,也没太在意。然而所有游客都奔向二层,坐满人的时候,意识到估计出不了片了。好在中途不断有人下车,干脆等到车到终点,人都下去了再拍。只能说那个冷啊。。。辛苦Chen童鞋了。最后这张就是车停在半岛酒店附近,人都下去了,才拍到的,恰好当时还有个老外也想拍空车,识趣的蹲在过道,正好被身体挡住,而没有出现在画面中。

_MG_3045-编辑-编辑-1025-1027

  Over,更多图片可到相册1相册2看。

闪光灯那些事(二)

  自从走上玩灯的道路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俗话说人像玩灯,风景玩镜,而我更喜欢结合两者,烈日下依然可以压低天空亮度。同样喜欢用灯的朋友可以看看传说中的“一灯大师”Zack Arias的闪灯视频。

  由于刚入门的时候选择了一款小巧的Nissin i40,但该灯不支持主控,以及功率略低。仅作机顶使用到没啥问题,但要离机引闪就不行了,首先不支持手动,毕竟人家是需要转盘来控制的。其次闪光补偿幅度也很小,可能是本身功率就很小的缘故吧。于是打算换一支主控灯,首先当然是考虑国产灯了,便宜嘛。

  在闪客日记论坛中泡了几天后入了一支沃龙SP-600,此灯在国产货中口碑算是不错的,做工也还凑活,唯一不足的是在我永诺622c离机引闪下曝光过度,大概误差有2ev样子,但机顶使用是正常的,升级了622c-tx依旧如此,没办法只好退了。之后又购入了斯丹德DF-800,这货拿到手就感觉low到极致了,做工不是一般的粗糙,连扩散板都很难抠出来,打出来的光斑也是不规则,暗角超级大,感觉虚标了闪光指数,只好退货处理。两只灯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连续全光输出几次后电池发热极其严重,取出来都烫手。灯头倒是不怎么热,我可是在空调房里面测试的,用的是爱乐普电池,真怕爆炸。。。至于永诺的灯,不敢再试了,网评烧的最多的就是它了,可人家销量高啊,大概都抱着坏了再换的打算而用的。

  最后还是选择了佳能自己的600ex-rt,做工啥的都不用说了,使用622c完美引闪,不愧为原厂最强灯,测试下来耗电也不算大,关键是电池也没见发烫,安全第一,太棒了。

  写下这篇文章纪录下折腾的一些心得,想在摄影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的朋友,一步到位还是很有道理的,能省下不少时间,毕竟时间才是最宝贵的。

手动对焦的一些体会

  话说使用Samyang 50mm这个头也有一段时间了,感觉非常不错,色彩很是让人惊艳,尤其是夜景,也完全没有之前担心的对焦不准。

  在单反上使用手动头一定要更换更为高精度的对焦屏,和接目增距镜。我这里使用的是Eg-S和EP-EX15。前者能让你看的更清楚焦点,后者延长了眼睛到相机的距离,可以以更正面的姿态来取景,不必当心鼻子碰到屏幕,轻松许多。其中也试过杂牌的取景放大镜,效果都不理想,还容易导致暗角,视野变窄,遮挡曝光指示器,无法构图等问题,不建议采用。

  关于合焦提示,个人觉得毫无必要,对于佳能单反机身去掉了机身合焦检测模块以及光圈联动杆,因此需要在镜头上贴一块电子芯片,来模拟一个镜头才能实现合焦提示,而这个技术往往是一个厂家的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不可能做的很完美。这也就是为什么第三方自动对焦镜头都很容易跑焦的原因。

  大部分50mm镜头用的都是模拟佳能EF 50mm f1.4这个头,这样在机身JPG直出还可以带上该镜头的优化校准,同时EXIF也可以看到镜头。但不同的镜头这些细微的参数肯定是不同的,这也导致合焦提示不一定准确,所以是没必要的。更重要的原因是电影头的质量还是比同档次的拍照头高出许多,基本上看不出畸变。

  同理峰值对焦也只不过是根据反差度强弱计算出来的,和LV取景的自动对焦是同一个原理,精度不高,容易被非焦点的高反差欺骗,本来就看不清的环境,峰值也无济于事。峰值能看清楚的地方,OVF看的更清楚。这个是在我刷了魔灯固件后的一些体验。不过像富士和索尼的EVF取景放大这种功能还是很不错的。

  之所以要玩手动,我觉得意义在于抛开对焦点的束缚,虽说6D的对焦系统本来就很弱,但再往上的5D3,1Dx也都只是更密集的集中在中央,边缘对焦依然是弱项,而手动毫无畏惧。废弃了对焦点,自然测光系统也要改变,无法再用评价测光了(点动联测),改为平均测光或者中央重点吧,配合测光指示器相信自己的感觉与数码的宽容度。

  享受转动对焦环那种感觉,从模糊慢慢到清晰,对空间距离的判断也比较重要,比如确定拍摄物比较近的时候,迅速顺时针转,反之亦然。对镜头上的距离标尺要有一定的感知。Samyang 50mm这个头标尺范围是0.45m~3m,3m~∞。特定光圈下的超焦距范围心里也要有个底,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对焦成功率和对焦速度。

  怎么样,原始的滋味不好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