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8月份组装了一台台式机,265K+48G+RTX5080,用来跑一些 AI 相关的测试,同时也是继 NAS 之后,想了很久的一套计算中心,和 NAS 一样,大部分时间需要远程访问,经过这一个月的折腾体验,也基本稳定了,简单分享下过程。
工作日主要在深圳,节假日在惠州,所以目前网络和设备环境有
1:深圳移动宽带100M,公网IPv6,内网IPv4
2:惠州联通宽带100M,公网IPv6,公网IPv4
3:中兴F50+联通5G,公网IPv6,内网IPv4
4:移动端Macbook Pro、GPD win mini等
而这台台式机暂时放在深圳,两个米家插座分别控制显示器和主机,人在家使用则双开,远程使用则关闭显示器,以节省电力。主机的插座为常开状态,主要用来监控功率,以及防止开机卡失效的一个强制关机办法。
开机卡选择的用机箱内 9Pin USB2.0 插座供电,完全藏在机箱内,连接主板电源开关以及 LED 指示灯(相当于按了机箱电源)。在手机上用米家 App 很方便的开关机,还能区分是本地操作还是远程操作。米家的这些设备也用了很多年,稳定性很可靠。
软件方面主要有DDNS-GO、UU远程、Rustdesk、Tailscale、微软远程服务,均设置开机启动。优先使用微软远程桌面通过 IPv6 直连,当效果不理想时,切换到UU,或者自建节点的 Rustdesk。
因 IPv6 直连在跨运营商(跨城)可能会有严重限速,丢包。而自建节点的 Rustdesk 因为服务器有流量费,也不会优先考虑,但他的控制端可以无需管理员权限运行,dddd。UU目前体验算不错的,就是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收费,大部分场景使用下来,都是基于UDP P2P连接,应该不会很耗服务器资源,就是在 MAC 系统下控制端不太能灵活缩放,导致字体有点小,虽然能改受控端的分辨率,但 Windows 那个缩放一旦跟着变了,很多程序要刷新,也够受的。
至于 DDNS-GO 用来配置域名解析到本机的 IPv6。Tailscale 则用来访问一些无需图像界面的服务,也能将两个地方的设备纳入一个局域网管理。当然也还有 WireGuard 用来连接 ECS,那就和本主题无关了。
近几年的主板默认都开启了 ErP Ready 会在关机时关闭大多数设备供电,包括USB、PCI-E,故需要在 BIOS 中关闭此功能,以及开启关机时候 USB 供电。通过插座功率监控可知,Enable 功耗 1w 不到,Disable 功耗 4w 左右。
如果你有更好方案,不妨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