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如此安静 XBA-C10试听

  本来是在XBA-10和XBA-20之间纠结了点时间。10采用单单元动铁,20是双单元动铁,一个全频和一个低音提升单元,价格也飙升一倍之多。最后发现还有更入门的XBA-C10,和XBA-10主要是外观不同,还少了带海绵噪音隔离的耳套,正巧JD降价优惠,果断入手。

  至于说动铁和动圈孰优孰略,这个就讨论不清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动铁单元是可以做到耳塞全密封。

  算算应该是第三个Sony耳塞了,对于入耳式耳塞,我一直比较喜欢Sony,主要是低音效果好。后来手机换iPhone后为了线控,又选择了苹果Earpods,由于近段时间来下班比较早,高峰期坐公交堵在路上的时间又多了起来,加之一直以来有听Podcast的习惯,由于环境嘈杂,使用苹果耳机会不自觉开大音量,音量在iPhone上大概要开到倒数两三格,感觉比较损伤听力。于是决定入手一个隔音强的耳机。

  音质什么的就感觉就还一般般了,高音比较清晰。低音也似乎还没同价位的动圈强。完全不是XBA系列宣传的那么好。莫非这是要忽悠着升级到四单元动铁XBA-40的节奏,呵。

  当然,重点还是在隔音上,戴上后会觉得世界从未有过如此的安静,安静到只听得到心跳,走在人群中仿佛在看一场无声电影。现在音量只需要四到五格即可,足足少了三分之二。

  XBA系列都有带线控的版本,个人觉得很没必要,由于隔音缘故,自己说话的声音都会通过骨传导到耳朵,听着很别扭。所以,大幅度的运动也不适合戴。

  附参考官方介绍链接

MAC之道,化繁为简

  逐渐将开发环境迁移到OS X系统上来,都还顺利,也没什么不兼容的软件。OS X是一个很简单的系统,一个Unix内核,一个GUI图形界面。像及了多年以前用的Linux内核和Gnome桌面组合。选两点话题来吐槽下。

文件浏览
  OS X中的文件浏览器是Finder,默认也只显示了特定的几个文件夹:应用程序,桌面,文档,下载,音乐,图片等等,分门别类清晰明了。10.9新增的tags系统也很实用,常写博客的对tag肯定不会陌生,识别一个颜色标签总比记路径强吧。对应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浏览器就是Explorer,桌面上的“这台电脑”,这个工具自Windows 95以来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多。虽然微软自己弄了一套叫Ribbon的界面,将复杂的功能也归类了。在这个越来越缺乏耐心的时代,付出的学习成本还真是不少。

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是一个很少用,但在初装的系统上总得设置一番的地方。可调节的总数基本上决定这个系统的复杂程度。我真怀疑Windows下的控制面板是否能从第一个设置依次遍历完整。当然,谁会无聊去点这玩意。反正我操作最多的是禁用一些不必要的服务项,这大概是从XP时代留下来的习惯,由于当时系统配置并不是很高。自从某年内存白菜价的时候一口气将笔记本的2G内存升级到8G,就再没优化过系统了。而现在重装个系统恐怕都不想花这个时间了,更别说优化。

  简约,优雅,极速,正如奥林匹克精神一般,更快更高更强。

New Macbook Pro

  发布后的第一周周末决定入手,这也是继iPhone, iPad后的又一个苹果设备,完成了对笔记本的更新换代。

  苹果这个月22号发布的macbook pro系列已经全线降价200刀,性价比很不错了。第四代低功耗CPU,使得待机时间也达到了9个小时,这点非常喜欢。作为一个Coder+摄影,性能和显示效果是必须要考虑的,因此retina ips屏幕也是必须的,再加上轻薄等等的要求,macbook pro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经过一天多的使用下来,OS X系统也很顺手,Mac版的QQ也已经简化到只有聊天最基本的功能,可以再任何界面通过双击command打开Swiftly搜索框,直接检索到聊天对象,这个操作比较实用。Mac版的迅雷也轻爽许多,没了广告,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是用chrome直接下载,用的机会也比较少。

  在新的Mavericks中,全屏的程序自动占用一个桌面,通过四指手势滑动切换,这个特性点非常好用,相当于多个workspaces,我一般浏览器一个桌面,Eclipse一个桌面,而且一般不关闭。聊天等其余应用就放主桌面。iWork和iLife全部免费,这也是大快人心的事情。

  不得不说苹果的铝质喷砂工艺看起来确实很诱人,在不同灯光下有着不同的味道。如同沙发也一定要真皮的一样。这算是一种金属情怀么?哈哈。以至于对非金属外壳的设备都嗤之以鼻。

  配置:13寸中配,i5处理器,8G内存,256G固态硬盘,购于香港IFC Apple Store。

IMG_2273

高铁那些事

  国庆这非常时期能买到票已经很不容易了,很不幸,又因为一些事耽搁了,导致预定的两趟车都过点了。折腾几个小时后还是搞到票了,无比佩服铁老大的各种逻辑设定,近乎完美。虽比原计划晚了一小时。看看都折腾了啥:

  • 高铁过点若要赶下一趟车不必在售票处重新排队了,和检票员打个招呼直接上车。(深圳北站在中心询问处告知下一趟车时间,确认后会手工改签,免去排队了。)当然是没有座位的。
  • 动车过点就麻烦了,由于车次较少,当天已经没有车了,故可以在改签窗口改签,但只能改签两天以内的车次,多么反人类的设定。非常时期的现实情况是两天内也是无票(确实刷不出来),而且改签只能有一次。
  • 过点退票自然是按20%退,网络购票会退还到购票的银行卡。再到购票窗口重新购票,建议排队排男性售票员窗口,至于为什么自己猜把。这里买到票的几率异常的大。

  附:

  • 改签窗口说没票不等于购票窗口也没票。
  • 车站大喇叭喊没票不等于购票窗口也没票。
  • 没票别指望上车补票。
  • 有票一定能上,不管时间。
  • 电子票尽早取出来。

  还是预留多点时间好。国庆愉快!

百万葵园

  上周末借着换相机的机会和朋友去玩了一天,百万葵园位于广州南沙区万顷沙镇东南角落,有意思的是此地直线距离到深圳南山比广州天河还要近不少,要是在蛇口有船过去就方便了。在广州地铁四号线蕉门站可以坐南沙2路或南沙23路,区别是2路中间停站较多,23路半小时一趟。

  这个季节应该是不太适合赏花的,无奈闲时花未开,花开人已忙,所以当天游客也不多。部分景点还在翻新重建,很多空地刚种植下去。这些都无所谓了,重要的是试玩手上的Nikon D700全副单反,配28-300mm和50mm f/1.8D镜头。好家伙,整个机器加镜头估计有4斤重,对于我这种臂力强壮的人都觉得沉甸甸,还好大部分时间都是搭配小巧的定焦头。全副搭配50mm标准镜头无疑是本次试玩中最值得说的话题了,虚化效果绝对给力。拍摄同等画幅再也不像ASP-C那样后退几步,在室内拍摄尤其明显,朋友用的是Canon 60D加50mm,同一个场景后退了有2~3米远,优越感突如其来。51点对焦系统也很不错,对焦后二次构图次数减少。全金属机身,我只能说太重了。个人比较喜欢佳能的色彩,要想轻便,全副,6D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佳能的机身屏幕总感觉比尼康好许多,甚至比在电脑上看还舒服,色彩鲜艳,画质细腻,犹如使用Retina屏幕的iPhone一样。以下图片都用Snapseed处理。

IMG_1616
IMG_1627
IMG_1634
IMG_1629
IMG_1630
IMG_1624
IMG_1625
IMG_1626
IMG_1628
IMG_1635
IMG_1631
IMG_1632
IMG_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