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3 Pro 拍摄随测

正在使用的主力机 Xs Max 由于是最低配的 64G 存储,早已不够用,尤其作为一个喜欢摄影的人来说,存储照片视频更显紧迫。直到今年的9月27日终于迎来了新机 iPhone 13 系列发布,第一时间下单了 13 Pro 远峰蓝 256G,足足等了半个月终于到手。

作为苹果的老用户,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惊喜,反而由于屏幕从6.5寸降为6.1,稍有失落。可能最大的惊喜还是来自背后三颗“巨大”的镜头,以至于任何一款保护壳都已无法撑平整。6.1这个尺寸怎么形容呢,单手略宽,双手显娘。当然,这再也回不去更小的尺寸了。平整边框个人感觉还是没有圆形来的优雅,握持感也会比较的压迫。

重点来了,拍照确实有大幅提升,三颗镜头的配合使得创作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我喜欢用0.5x 1x 3x 来表述这三个镜头。夜景的拍摄是对随身设备来说是极具考验的,例如手机,运动相机等。我主要考察三点:

1、可见性,是指设备应能记录下可见画面,不应该出现大面积死黑。
2、可用性,是指由于高ISO带来的噪点可被接受,手持拍摄快门慢而不糊。
3、可创作性,记录的宽容度应能满足适当的后期与裁剪。

第一晚用自带的相机来拍摄(即刻相簿第一个链接),第二晚则是用了 Camera+ 2 这个 App 来拍摄(即刻相簿第二个链接)。这个 App 的好处是可以手动切换物理镜头,而不是自带相机的“智能”判断,根据苹果的算法,暗光环境喜欢用主摄 1x digital zoom 来实现 3x。并且 App 可关闭数码变焦,以免误触。可设置的 ProRAW+ 级别的画质(但短暂的体验并未发现和自带的 RAW 肉眼可见的画质提升,倒是体积翻倍了,约 35M 提升至 80M),自带的收藏夹可以方便的临时存放原片,不至于塞满相册。原片长按分享可以快速复制到 Lightroom 进行后期,再输出为 jpg 进行分享,有了工作流的概念。

链接一:https://igigm.com/post/JCt42KjcMSUi7rE6MFTmpV
链接二:https://igigm.com/post/Taff1DNvoAY7fHTiBLYPjD

链接一的糊片确实多,主要有两点,一是 3x 大多数是digital zoom,二是容易触发夜景模式,即长爆光。链接二则干净清晰很多。

以上只是个人初略测试,不做为严谨评测,未上脚架等辅助工具,仅供参考,总结:够用。

New Macbook Pro

  发布后的第一周周末决定入手,这也是继iPhone, iPad后的又一个苹果设备,完成了对笔记本的更新换代。

  苹果这个月22号发布的macbook pro系列已经全线降价200刀,性价比很不错了。第四代低功耗CPU,使得待机时间也达到了9个小时,这点非常喜欢。作为一个Coder+摄影,性能和显示效果是必须要考虑的,因此retina ips屏幕也是必须的,再加上轻薄等等的要求,macbook pro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经过一天多的使用下来,OS X系统也很顺手,Mac版的QQ也已经简化到只有聊天最基本的功能,可以再任何界面通过双击command打开Swiftly搜索框,直接检索到聊天对象,这个操作比较实用。Mac版的迅雷也轻爽许多,没了广告,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是用chrome直接下载,用的机会也比较少。

  在新的Mavericks中,全屏的程序自动占用一个桌面,通过四指手势滑动切换,这个特性点非常好用,相当于多个workspaces,我一般浏览器一个桌面,Eclipse一个桌面,而且一般不关闭。聊天等其余应用就放主桌面。iWork和iLife全部免费,这也是大快人心的事情。

  不得不说苹果的铝质喷砂工艺看起来确实很诱人,在不同灯光下有着不同的味道。如同沙发也一定要真皮的一样。这算是一种金属情怀么?哈哈。以至于对非金属外壳的设备都嗤之以鼻。

  配置:13寸中配,i5处理器,8G内存,256G固态硬盘,购于香港IFC Apple Store。

IMG_2273

Apple Earpods

  自从SONY的xb20ex耳机莫名其妙坏了以后,总得寻觅个新的来代替,期间又入手了牛排(The new iPad),将音乐统统从手机移到了牛排上。为了能使用线控,入了个iPhone 4S的耳机,效果虽然一般般,但好在佩戴舒适,感觉上没有入耳式的伤耳朵。

  一直到9月13号苹果发布会上发布了新一代的耳机(Apple Earpods),了解了相关设计后觉得应该比较适合自己。期间也在纠结20的升级版xb21ex,不过这款带线控的比不带线控的足足高了100,太不划算了,外观造型也不如上一代。

  上周末在苹果官网下单后,今天终于收到货了,还没来得及煲,听了一下午。低音饱满,这一点已经赶上sony了,看过iFixit对这耳机的拆解图可以发现,发音单元和以往区别不大。但共振腔有很大的改进,感觉像“鸭嘴”样的出音口设计。佩戴同样很舒适,并且牢靠。耳机背面气孔调节中音频部分,提升低音主要靠耳机柄下方的出气孔,试着用手捂住,低音明显减弱很多。至于高音部分,一般般吧。

  总的来说,Apple这次还是花了很多心思在做耳机,比较值得的入手。相信等iPhone 5上市后,散装的拆机货会便宜很多。

  更多细节参考官方宣传视频:Apple EarPods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