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 复活记

  用了两年多的 Holux M1000C GPS Data Logger 电源键拨杆掰断了,原装的锂电池鼓包明显,使用时间大幅下降。拆开看了下,是一个7Pin的贴片开关,断掉的是开关上的塑料拨杆。寻思着去哪修理下,结果跑遍了家附近的维修店,都找不到同型号的。只好求助万能的淘宝,果然很容易就找到卖家,才1~2毛钱一个,一口气买了十多个。卖家几乎全部来自华强北,亚洲最大的电子元器件集中地真不是吹的。

  贴片元件最好是要用热风枪来拆,可惜身边没有,只好用便宜的尖嘴烙铁代替了。结果拆的时候把开关塑料部件都融化了,还好没破坏主板的触点。焊接上去则容易的多,对准中间两个控,用镊子夹紧,轻点几下接触角就好了。很久没使用烙铁,生疏许多,报废两个,看来多买几个是明智的选择,既然要修就顺便把鼠标的滚轮解码器也给换了,完美。

  这个 GPS 电源用的是锂电池,用久了开始鼓起来,再使用下去也不太安全。由于这货有一定年限了,想买原装也是不可能的了,还好是兼容诺基亚老款手机的,电池型号是 BL-5C 。品胜还有全新的在销售,一年一版,也就是说现在买的基本都是今年生产的了。起初在选购 GPS 的时候还否定用电池供电的产品,觉得换电池麻烦,充电也麻烦。现在想想,像 GPS 这种不是经常要用的,还是用电池的最好,超市都有卖。GPS 设备本身使用寿命长,更新换代慢,搞不好过个两年这款锂电池都彻底不卖了。

  到此,装上外壳,满状态复活了。下面就是折腾怎么在 OSX 系统上使用了,开始以为没有通过 Apple 授权的硬件是无法与苹果设备连接的,但事实上在我的 Macbook Pro 上是可用的,但 iPhone 还是不行的。Holux官方有个客户端 ezTour 可以读取 GPS 轨迹,设置 GPS 参数,可惜只能运行于 Windows 系统,恶心的是还要激活密钥的,密钥早就随盒子一起丢了。后来发现官方wiki中提到忘了密钥可以发邮件要个新的,只需要提供下设备的SN编号。试着发了一封邮件,果然在周一上班就收到回复了,还给了一个激活密钥。台湾企业,业界良心啊,32个赞。

  在 OSX 中使用实时定位功能,虽然导出轨迹是没法用了,但实时定位还是可以用的。在启用 Macbook 的蓝牙后,很快就可以发现 GPS 设备输入配对密码四个零,绑定成功后会多出电脑上会多出两个设备 /dev/cu.HoluxM-1000C-SPPslave/dev/tty.HoluxM-1000C-SPPslave,在终端下使用 cat /dev/cu.HoluxM-1000C-SPPslave 命令可以打印出来自 GPS 的一条条“$”开头 ASCII 字符串,这就是 NMEA-0183 协议。打开 Google Earth 的 GPS 导入功能便可直观的看到所处位置了。那为什么电脑上要有两个设备,在计算机术语中就串口设备而言,CU 表示 CALL UNIT 或者 CALL UP,它可以绕开设备中断而直接响应,TTY 则会有等待中断响应 DCD(data-carrier-detect) 的过程。

  不知何时起,出远门都习惯带个轨迹记录仪,尤其去到一个新的地方,即便简单到只有一个电源键和几个指示灯,连屏幕都没有。只需要在出门前打开电源,丢包里,就可以忘了它的存在。

虚拟运营商那点事

  早早预约的一个阿里通信170号段 SIM 卡终于收到实物了,可惜还没有多余的手机来体验,包装很简单,一个信封,一张卡,连个纸质入网服务协议都没有,极具互联网企业特色,简单粗暴效率高。

  京东和苏宁貌似都赶在阿里前面出来了,不过我并非它们的重度用户,所以也懒得去看了。有意思的三家虚拟运营商都是打着同样的旗号赚吆喝,比如无固定套餐,无月租,用多少收多少等等,这样真的实用吗?其实不见得,目前三家都处于刚起步阶段,优惠打折力度都不是很理想,而传统运营商早已做好准备留住客户了。像我这种重度3G上网用户,每个月的套餐内流量消耗都在500m以上,如果加上音乐客户端的免流量包产生的流量,基本上是接近6GB封顶了。其中套餐流量被各种活动产生的优惠包慢慢抵消掉,平均每个月都能收到5~6个流量叠加包,可以优惠500~600m的流量,而本身的套餐是46B方案,流量才40m。相比之下阿里的57元套餐全部折合成流量才305m,无比鸡肋,对于联通这种优惠幅度阿里要赶上来恐怕还需要不少的时间,以及市场的考验。

  阿里的手机卡充值、查余额、详单、挂失、补卡都很方便,有网页版,也有手机客户端。话说回来,这么贵那还买个这卡有什么用,身边大部分朋友聊到这个话题都不约而同提到给老人家用,还不用长途和漫游,不由得笑上一阵子。当然我主要是支持这种新鲜事物,体验折腾一把。说明电信行业也慢慢的自我改革,更加开放,虽然目前受制于协议与成本,三大家不能打价格战,基础费用也非常接近。垄断资源的开放,必然引起新的市场格局,稳定中求发展。对于个人开发者而言也是个机遇,未来App定向流量应该也是水到渠成。

IMG_0420

IMG_0425IMG_0424IMG_0423

Canon 6D WiFi 初体验

  话说用了三年的尼康早已折腾的不成样了,早早出掉后换到佳能门下,正好上周和朋友出去拍了些片子,发现 WiFi 这个功能还是很实用的,于是有了这个 WiFi 体验报告。佳能从13年开始新出的机型基本都开始带 WiFi 功能了,像 6D,70D 等,WiFi 主要有6大功能:

  1. 相机间互传图片
  2. 连接到智能手机
  3. WiFi 打印
  4. EOS Utility 遥控
  5. 发送至网络服务
  6. DLAN 播放

相机间互传

  这个比较简单,只要支持 WiFi 的佳能相机应该都可以,但不能发送 RAW 格式,由于没有多台机器,也无法测试速度了,不过 6D 的 WiFi 是支持 802.11n 的,网络瓶颈应该不大。

连接到智能手机

  这个是比较常用的,手机端要安装 EOS Remote,这里有两个模式可用,在户外没有 WiFi 热点的时候,6D 可以用“相机接入点”模式来创建一个热点,用手机接入,再用 App 来配对即可传输图片或者遥控控制。传输图片 RAW 会转成 JPG 格式,尺寸缩小到 S2。如果在室内有 WiFi 路由器的时候,可以将相机和手机都接入到同一个局域网,更加方便。在 App 上可以实时查看屏幕取景,光圈、快门、对焦、ISO全部可以手动,相当于有了旋转屏加快门线。拍摄夜景长曝光或者合照的时候非常好用,缺点是比较耗电,尤其是手机耗电快。

  这里必须吐槽下,由于这个功能用的 WiFi 并非直连技术,效率不太理想,操作步骤也非常麻烦。从创建热点到手机搜寻到热点、接入、获取 IP、App 配对识别,都要消耗好几秒的时间。好还相机上为每种接入都提供了三个保存记录,只需要设置一次便可方便启动。希望未来能做到像 Apple 的 AirDrop 一样,能快速发现,并脱离网络独立运作。

WiFi打印

  这个倒不算新鲜词了,早起很多卡片机都支持这个功能,需要打印机支持 PictBridge (DPS over IP)即可。

EOS Utility 遥控

  PC 上安装 EOS Utility 就可以通过 WiFi 控制相机拍摄了,和传统的 USB 连接没什么区别,有些比较高级的设置可以在这里配上,比如添加镜头矫正数据,自定义风格以及短片配音。

发送至网络服务

  这个功能比较鸡肋,更奇葩的是压根就没对中国开放,不过本着折腾的心还是激活玩了一把,想要体验的话必须要下载非大陆版的EOS Utility,我是在佳能美国官网下载的,安装后会提示去Canon CIG(CANON iMAGE GATEWAY)注册一个账号,这时候连接上相机可以进入 Web 设置服务,登录后可以授权关联 Twitter,FaceBook,Flickr 等社交账号,保存后,在相机上就可以点击对应的图标进入分享了,这里要确保相机接入的 WiFi 是可以正常上网的。

  说到这里,可以发现,完全可以利用连接到手机导出图片再上传到社交平台来代替这个功能,当然也不是完全没区别的,手机只能传输缩小的图片,而这个是可以发送 JPG 原图,在 CIG 是可以下载到原图的。大概是我们这户外的免费热点少之又少,所以觉得很鸡肋。

DLAN播放

  这里就没有设备测试了,不过可以想象得到和插入 HDMI 连接到电视机效果是差不多的啦。而且之前在树莓派上架设 DLAN 服务的时候体验糟糕透了,不抱希望。

总结

  总的来说这个功能还是很好玩的,使得照片的分享传播更具有实时性。我一般的拍摄习惯是 RAW 格式导入到 Aperture 中,再稍稍调整下,导出成较高品质的 JPG 存档,再和朋友分享,这样一下来可能都好几周的时间了。说到这里其实应该和市面上销售的 WiFi SD卡来做一番比较,不过这种卡也没打算用过,记得有一款传 RAW 到 PC 上还要升级到最高级的套餐才行,太无耻了,想必这个市场也会被慢慢淘汰掉的。

IMG_0327

2013 小结

  第三年,觉得这一年过的太快了,事情也多了起来,年底了也小结一下。

  工作上一个跟了三年的亲子项目,基本进入了暂停阶段,不再投入研发,仅维持现有客户关系。这一点可以说是比较遗憾的。三年前亲子项目正式立项,作为公司中期战略规划。组建团队在这个行业从零开始探索,先后也有过几次重心转移。我记得最初重心是放在手机终端上,因为当时公司在手机终端市场还有一定的资源,那时我们主要是做了一个后台以提供数据为主。后来转为以Web网站为主,主打移动亲子园这样一个产品概念,同时推出了亲子资讯、新闻,App站。紧接着做了订课通这样一个里程碑的产品,线上卖课程。这时期产品团队也在不断的扩大,先后有了自己的产品、原画、设计、研发和测试。具备了完整的软件开发管理体系。线上卖课程听起来很不错,但实际上是个卖方市场,我们能拿到的优惠并不多,所以做了没多久重心转为线上线下结合,线下做活动,做品牌,做服务,这一时期我们研发团队也做了内部用的OA系统,这一阶段开始就意味着淡出互联网了。当然任何项目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原因也难以直接下结论,总之也算是有始有终了。当然也说不定在14年的行业旺季也还有转机呢。

  自考,可能今年花时间第二多的就在这个上面了,1月、4月、7月、10月,每逢考试月就忙得不行,考前抱佛脚还是很奏效的,没挂过科,希望以后也不挂科。基本上考完了一大半了,没什么太大压力,深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可以搞定。

  驾考,我记得报名时间正好是12年年底最后一天,因为再过一天就大幅度涨价了,在13年上半年考完科目一整整一年没再练过车。驾校那边一直说是人太多,排队轮候着。前几个月联系说是12月安排下,看来又是黄了,不过这事在我这也是优先级最低了,先放着,不急。考虑到三年的有效期,还是在今年催下尽快搞定算了。

  数码,这一年里先后把iPad,23寸显示器,Acer笔记本,单反,镜头全卖了,一来是可以收回点现金用于更新换代,二来租的房东西多了以后搬家麻烦,还是现金能带来安全感啊。今年买入的最大一笔Macbook Pro,漂亮,好用,速度快,太喜欢了。

  学习,前段时间面了一些公司,离期望还是略有不足,同时也不想再做重复性的事情,三年来虽收获了实战经验,却忘光了基础知识。趁这段时间不忙,回过头来重新啃书,最近在看的有《Java 编程思想》,《深入了解Java 虚拟机》,《Java 虚拟机规范》。用同事的一句话说,当你的才华不足以支撑你的野心,那么你该学习了。

  电影,之前混迹的PT站陆续倒闭了,这一年几乎没怎么下电影,但印象中还有一部好电影值得推荐,那就是《Intouchables》法国电影,虽然是老片子了,不过在上半年看过之后还是留下了深刻印象,逢人必提。

  音乐,收听音乐的习惯发生了大的变化,很少再去找专辑下载,而改为在线听了。以前用的比较多的是Foobar2000,现在改为以虾米音乐为主。同时在iTunes上订阅了些Podcast,上下班路上听。在听的有NPR的《Wait Wait Don’t Tell Me!》和《TED Radio Hour》,BBC的《Global News》和《CNN Radio News》,技术类的《Teahour.fm》,情感类的《清清下午茶》。

  游戏,Mac系统上也基本没有什么游戏可玩。手机端倒是有个好游戏《Clash of Clans 部落战争》战争策略类,目前9本,67级,玩这种游戏好处是可以慢慢玩,不用时时刻刻盯着,不耽误时间。

  摄影,这一年按快门的次数比12年少了很多,主要是周边的风景都看腻了,又懒得出远门,就连活动也很少参加了。仅在11月份约Lisa在深大拍了一组校园人像,冬季的阳光最适合拍人像了,清新温暖又惬意。其余的就当是散步随拍了。这一年用手机拍照较多了,发在Instagram的照片也比微博多了,而微博基本哑巴了,当然写博客是永远不会减的。很庆幸能有这样一个兴趣爱好,为之学习,进步。风景拍漂亮了,人拍更美了,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

  运动,基本上以散步和爬山为主,器械锻炼减少了。常去的两个地方:深圳湾和南山,每周必选其一。深圳湾主要在红树林站出发,走到体育公园,正好10公里路,一般步行两个小时到两个半小时,出发时间一般是选择半晚样子。南山一般是在南门别墅登山口上,横过整片南山到荔林公园下山,耗时也是两个半小时左右。基本上都会叫上老同学Steve同行,无所不聊。

  2013差不多就这样了,继续努力~~

此刻如此安静 XBA-C10试听

  本来是在XBA-10和XBA-20之间纠结了点时间。10采用单单元动铁,20是双单元动铁,一个全频和一个低音提升单元,价格也飙升一倍之多。最后发现还有更入门的XBA-C10,和XBA-10主要是外观不同,还少了带海绵噪音隔离的耳套,正巧JD降价优惠,果断入手。

  至于说动铁和动圈孰优孰略,这个就讨论不清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动铁单元是可以做到耳塞全密封。

  算算应该是第三个Sony耳塞了,对于入耳式耳塞,我一直比较喜欢Sony,主要是低音效果好。后来手机换iPhone后为了线控,又选择了苹果Earpods,由于近段时间来下班比较早,高峰期坐公交堵在路上的时间又多了起来,加之一直以来有听Podcast的习惯,由于环境嘈杂,使用苹果耳机会不自觉开大音量,音量在iPhone上大概要开到倒数两三格,感觉比较损伤听力。于是决定入手一个隔音强的耳机。

  音质什么的就感觉就还一般般了,高音比较清晰。低音也似乎还没同价位的动圈强。完全不是XBA系列宣传的那么好。莫非这是要忽悠着升级到四单元动铁XBA-40的节奏,呵。

  当然,重点还是在隔音上,戴上后会觉得世界从未有过如此的安静,安静到只听得到心跳,走在人群中仿佛在看一场无声电影。现在音量只需要四到五格即可,足足少了三分之二。

  XBA系列都有带线控的版本,个人觉得很没必要,由于隔音缘故,自己说话的声音都会通过骨传导到耳朵,听着很别扭。所以,大幅度的运动也不适合戴。

  附参考官方介绍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