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6D WiFi 初体验

  话说用了三年的尼康早已折腾的不成样了,早早出掉后换到佳能门下,正好上周和朋友出去拍了些片子,发现 WiFi 这个功能还是很实用的,于是有了这个 WiFi 体验报告。佳能从13年开始新出的机型基本都开始带 WiFi 功能了,像 6D,70D 等,WiFi 主要有6大功能:

  1. 相机间互传图片
  2. 连接到智能手机
  3. WiFi 打印
  4. EOS Utility 遥控
  5. 发送至网络服务
  6. DLAN 播放

相机间互传

  这个比较简单,只要支持 WiFi 的佳能相机应该都可以,但不能发送 RAW 格式,由于没有多台机器,也无法测试速度了,不过 6D 的 WiFi 是支持 802.11n 的,网络瓶颈应该不大。

连接到智能手机

  这个是比较常用的,手机端要安装 EOS Remote,这里有两个模式可用,在户外没有 WiFi 热点的时候,6D 可以用“相机接入点”模式来创建一个热点,用手机接入,再用 App 来配对即可传输图片或者遥控控制。传输图片 RAW 会转成 JPG 格式,尺寸缩小到 S2。如果在室内有 WiFi 路由器的时候,可以将相机和手机都接入到同一个局域网,更加方便。在 App 上可以实时查看屏幕取景,光圈、快门、对焦、ISO全部可以手动,相当于有了旋转屏加快门线。拍摄夜景长曝光或者合照的时候非常好用,缺点是比较耗电,尤其是手机耗电快。

  这里必须吐槽下,由于这个功能用的 WiFi 并非直连技术,效率不太理想,操作步骤也非常麻烦。从创建热点到手机搜寻到热点、接入、获取 IP、App 配对识别,都要消耗好几秒的时间。好还相机上为每种接入都提供了三个保存记录,只需要设置一次便可方便启动。希望未来能做到像 Apple 的 AirDrop 一样,能快速发现,并脱离网络独立运作。

WiFi打印

  这个倒不算新鲜词了,早起很多卡片机都支持这个功能,需要打印机支持 PictBridge (DPS over IP)即可。

EOS Utility 遥控

  PC 上安装 EOS Utility 就可以通过 WiFi 控制相机拍摄了,和传统的 USB 连接没什么区别,有些比较高级的设置可以在这里配上,比如添加镜头矫正数据,自定义风格以及短片配音。

发送至网络服务

  这个功能比较鸡肋,更奇葩的是压根就没对中国开放,不过本着折腾的心还是激活玩了一把,想要体验的话必须要下载非大陆版的EOS Utility,我是在佳能美国官网下载的,安装后会提示去Canon CIG(CANON iMAGE GATEWAY)注册一个账号,这时候连接上相机可以进入 Web 设置服务,登录后可以授权关联 Twitter,FaceBook,Flickr 等社交账号,保存后,在相机上就可以点击对应的图标进入分享了,这里要确保相机接入的 WiFi 是可以正常上网的。

  说到这里,可以发现,完全可以利用连接到手机导出图片再上传到社交平台来代替这个功能,当然也不是完全没区别的,手机只能传输缩小的图片,而这个是可以发送 JPG 原图,在 CIG 是可以下载到原图的。大概是我们这户外的免费热点少之又少,所以觉得很鸡肋。

DLAN播放

  这里就没有设备测试了,不过可以想象得到和插入 HDMI 连接到电视机效果是差不多的啦。而且之前在树莓派上架设 DLAN 服务的时候体验糟糕透了,不抱希望。

总结

  总的来说这个功能还是很好玩的,使得照片的分享传播更具有实时性。我一般的拍摄习惯是 RAW 格式导入到 Aperture 中,再稍稍调整下,导出成较高品质的 JPG 存档,再和朋友分享,这样一下来可能都好几周的时间了。说到这里其实应该和市面上销售的 WiFi SD卡来做一番比较,不过这种卡也没打算用过,记得有一款传 RAW 到 PC 上还要升级到最高级的套餐才行,太无耻了,想必这个市场也会被慢慢淘汰掉的。

IMG_0327

2013 小结

  第三年,觉得这一年过的太快了,事情也多了起来,年底了也小结一下。

  工作上一个跟了三年的亲子项目,基本进入了暂停阶段,不再投入研发,仅维持现有客户关系。这一点可以说是比较遗憾的。三年前亲子项目正式立项,作为公司中期战略规划。组建团队在这个行业从零开始探索,先后也有过几次重心转移。我记得最初重心是放在手机终端上,因为当时公司在手机终端市场还有一定的资源,那时我们主要是做了一个后台以提供数据为主。后来转为以Web网站为主,主打移动亲子园这样一个产品概念,同时推出了亲子资讯、新闻,App站。紧接着做了订课通这样一个里程碑的产品,线上卖课程。这时期产品团队也在不断的扩大,先后有了自己的产品、原画、设计、研发和测试。具备了完整的软件开发管理体系。线上卖课程听起来很不错,但实际上是个卖方市场,我们能拿到的优惠并不多,所以做了没多久重心转为线上线下结合,线下做活动,做品牌,做服务,这一时期我们研发团队也做了内部用的OA系统,这一阶段开始就意味着淡出互联网了。当然任何项目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原因也难以直接下结论,总之也算是有始有终了。当然也说不定在14年的行业旺季也还有转机呢。

  自考,可能今年花时间第二多的就在这个上面了,1月、4月、7月、10月,每逢考试月就忙得不行,考前抱佛脚还是很奏效的,没挂过科,希望以后也不挂科。基本上考完了一大半了,没什么太大压力,深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可以搞定。

  驾考,我记得报名时间正好是12年年底最后一天,因为再过一天就大幅度涨价了,在13年上半年考完科目一整整一年没再练过车。驾校那边一直说是人太多,排队轮候着。前几个月联系说是12月安排下,看来又是黄了,不过这事在我这也是优先级最低了,先放着,不急。考虑到三年的有效期,还是在今年催下尽快搞定算了。

  数码,这一年里先后把iPad,23寸显示器,Acer笔记本,单反,镜头全卖了,一来是可以收回点现金用于更新换代,二来租的房东西多了以后搬家麻烦,还是现金能带来安全感啊。今年买入的最大一笔Macbook Pro,漂亮,好用,速度快,太喜欢了。

  学习,前段时间面了一些公司,离期望还是略有不足,同时也不想再做重复性的事情,三年来虽收获了实战经验,却忘光了基础知识。趁这段时间不忙,回过头来重新啃书,最近在看的有《Java 编程思想》,《深入了解Java 虚拟机》,《Java 虚拟机规范》。用同事的一句话说,当你的才华不足以支撑你的野心,那么你该学习了。

  电影,之前混迹的PT站陆续倒闭了,这一年几乎没怎么下电影,但印象中还有一部好电影值得推荐,那就是《Intouchables》法国电影,虽然是老片子了,不过在上半年看过之后还是留下了深刻印象,逢人必提。

  音乐,收听音乐的习惯发生了大的变化,很少再去找专辑下载,而改为在线听了。以前用的比较多的是Foobar2000,现在改为以虾米音乐为主。同时在iTunes上订阅了些Podcast,上下班路上听。在听的有NPR的《Wait Wait Don’t Tell Me!》和《TED Radio Hour》,BBC的《Global News》和《CNN Radio News》,技术类的《Teahour.fm》,情感类的《清清下午茶》。

  游戏,Mac系统上也基本没有什么游戏可玩。手机端倒是有个好游戏《Clash of Clans 部落战争》战争策略类,目前9本,67级,玩这种游戏好处是可以慢慢玩,不用时时刻刻盯着,不耽误时间。

  摄影,这一年按快门的次数比12年少了很多,主要是周边的风景都看腻了,又懒得出远门,就连活动也很少参加了。仅在11月份约Lisa在深大拍了一组校园人像,冬季的阳光最适合拍人像了,清新温暖又惬意。其余的就当是散步随拍了。这一年用手机拍照较多了,发在Instagram的照片也比微博多了,而微博基本哑巴了,当然写博客是永远不会减的。很庆幸能有这样一个兴趣爱好,为之学习,进步。风景拍漂亮了,人拍更美了,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

  运动,基本上以散步和爬山为主,器械锻炼减少了。常去的两个地方:深圳湾和南山,每周必选其一。深圳湾主要在红树林站出发,走到体育公园,正好10公里路,一般步行两个小时到两个半小时,出发时间一般是选择半晚样子。南山一般是在南门别墅登山口上,横过整片南山到荔林公园下山,耗时也是两个半小时左右。基本上都会叫上老同学Steve同行,无所不聊。

  2013差不多就这样了,继续努力~~

此刻如此安静 XBA-C10试听

  本来是在XBA-10和XBA-20之间纠结了点时间。10采用单单元动铁,20是双单元动铁,一个全频和一个低音提升单元,价格也飙升一倍之多。最后发现还有更入门的XBA-C10,和XBA-10主要是外观不同,还少了带海绵噪音隔离的耳套,正巧JD降价优惠,果断入手。

  至于说动铁和动圈孰优孰略,这个就讨论不清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动铁单元是可以做到耳塞全密封。

  算算应该是第三个Sony耳塞了,对于入耳式耳塞,我一直比较喜欢Sony,主要是低音效果好。后来手机换iPhone后为了线控,又选择了苹果Earpods,由于近段时间来下班比较早,高峰期坐公交堵在路上的时间又多了起来,加之一直以来有听Podcast的习惯,由于环境嘈杂,使用苹果耳机会不自觉开大音量,音量在iPhone上大概要开到倒数两三格,感觉比较损伤听力。于是决定入手一个隔音强的耳机。

  音质什么的就感觉就还一般般了,高音比较清晰。低音也似乎还没同价位的动圈强。完全不是XBA系列宣传的那么好。莫非这是要忽悠着升级到四单元动铁XBA-40的节奏,呵。

  当然,重点还是在隔音上,戴上后会觉得世界从未有过如此的安静,安静到只听得到心跳,走在人群中仿佛在看一场无声电影。现在音量只需要四到五格即可,足足少了三分之二。

  XBA系列都有带线控的版本,个人觉得很没必要,由于隔音缘故,自己说话的声音都会通过骨传导到耳朵,听着很别扭。所以,大幅度的运动也不适合戴。

  附参考官方介绍链接

MAC之道,化繁为简

  逐渐将开发环境迁移到OS X系统上来,都还顺利,也没什么不兼容的软件。OS X是一个很简单的系统,一个Unix内核,一个GUI图形界面。像及了多年以前用的Linux内核和Gnome桌面组合。选两点话题来吐槽下。

文件浏览
  OS X中的文件浏览器是Finder,默认也只显示了特定的几个文件夹:应用程序,桌面,文档,下载,音乐,图片等等,分门别类清晰明了。10.9新增的tags系统也很实用,常写博客的对tag肯定不会陌生,识别一个颜色标签总比记路径强吧。对应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浏览器就是Explorer,桌面上的“这台电脑”,这个工具自Windows 95以来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多。虽然微软自己弄了一套叫Ribbon的界面,将复杂的功能也归类了。在这个越来越缺乏耐心的时代,付出的学习成本还真是不少。

系统设置
  系统设置是一个很少用,但在初装的系统上总得设置一番的地方。可调节的总数基本上决定这个系统的复杂程度。我真怀疑Windows下的控制面板是否能从第一个设置依次遍历完整。当然,谁会无聊去点这玩意。反正我操作最多的是禁用一些不必要的服务项,这大概是从XP时代留下来的习惯,由于当时系统配置并不是很高。自从某年内存白菜价的时候一口气将笔记本的2G内存升级到8G,就再没优化过系统了。而现在重装个系统恐怕都不想花这个时间了,更别说优化。

  简约,优雅,极速,正如奥林匹克精神一般,更快更高更强。

New Macbook Pro

  发布后的第一周周末决定入手,这也是继iPhone, iPad后的又一个苹果设备,完成了对笔记本的更新换代。

  苹果这个月22号发布的macbook pro系列已经全线降价200刀,性价比很不错了。第四代低功耗CPU,使得待机时间也达到了9个小时,这点非常喜欢。作为一个Coder+摄影,性能和显示效果是必须要考虑的,因此retina ips屏幕也是必须的,再加上轻薄等等的要求,macbook pro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经过一天多的使用下来,OS X系统也很顺手,Mac版的QQ也已经简化到只有聊天最基本的功能,可以再任何界面通过双击command打开Swiftly搜索框,直接检索到聊天对象,这个操作比较实用。Mac版的迅雷也轻爽许多,没了广告,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是用chrome直接下载,用的机会也比较少。

  在新的Mavericks中,全屏的程序自动占用一个桌面,通过四指手势滑动切换,这个特性点非常好用,相当于多个workspaces,我一般浏览器一个桌面,Eclipse一个桌面,而且一般不关闭。聊天等其余应用就放主桌面。iWork和iLife全部免费,这也是大快人心的事情。

  不得不说苹果的铝质喷砂工艺看起来确实很诱人,在不同灯光下有着不同的味道。如同沙发也一定要真皮的一样。这算是一种金属情怀么?哈哈。以至于对非金属外壳的设备都嗤之以鼻。

  配置:13寸中配,i5处理器,8G内存,256G固态硬盘,购于香港IFC Apple Store。

IMG_2273